髽、垂髻、偏髻、盘髻……这些古装发型你分得清吗?
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记载:“三苗髽(zhuā)首。”高秀注解:“髽(zhuā),以枲(xǐ)束发也。”
其中“枲”是指麻袋,“髽”是将头发梳于脑后,然后在头发的根部用麻袋扎住,不加任何编结和盘绕的发型,发末呈自然下垂。
这种发型流行于楚国,有楚墓出土的木俑可以佐证其样式,像极了现在的马尾辫,而且这种发型的头发一般都不长,长度仅到上背部。
马山1号楚墓出土的髽辫木俑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另一种发型“编”也是楚国最盛行的,也就是将头发梳于脑后并编成一根辫子,在末端用丝带扎住并自然下垂,典型的一根大麻花辫。
这种发型,需要头发比较长,大多要长发及腰甚至及臀。从包山楚墓中出土的木俑上可以看到头顶中分,后面的头发集中于脑后再编成三股辫。
这种大麻花辫在古代没有女子用,都是男子的发型,因为极利于男子的活动,它还成为后世男子长期流行发型的主源发型。
包山2号楚墓出土的男辫发俑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女士梳发髻
花样可多了~
要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女士发型,少不了一个“髻”(jì)字。
“垂髻”是楚国流行的女士发型之一,将头发在脑后束成一束,然后在发尾挽出一个有空间的髻来,用簪子固定,然后自然下垂。
这种发型在楚墓出土的木俑中很常见,也对后世的发型有着深远的影响,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舞俑和女侍俑都是这种发型。
雨台山楚墓出土的垂髻俑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“偏髻”是指头发梳向一边束起来后盘成髻的样式。
偏髻在楚国人物造型资料中很常见,对后世发型的影响也很深远,秦始皇兵马俑很多的发型就是偏髻。
兵马俑都梳偏髻
还有一种“盘髻”,是将头发集中梳到头顶或脑后,盘挽成一个圆形的髻,非常像现在流行的丸子头。
除了发髻之外,春秋战国时期还流行有辫发和披发等女士发型,有些人将后背的长辫结成双环,也有下垂作圆锥形的,有的女子还在辫梢上接一段假发,以便使它能够下垂过膝。
洛阳金村战国墓出土的双辫青铜俑
据记载,春秋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假发了。《左传》中就曾记载卫国的卫庄公在城头上看见别人的妻子头发长得特别美,于是就派人剃光了她的头发,作为自己夫人吕姜的假发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最新发布
-
2025最新网游排行 好玩的网游有哪些
2025-05-06 23:10:05 -
国家监委调查组负责人回答李文亮被训诫事件中的七个关键问题
2025-05-10 15:43:22 -
策行三国
2025-05-03 16:18:33 -
冬瓜瓤里加入一样东西后直接生吃,口感鲜脆爽滑,你吃过吗?
2025-05-11 21:25:10 -
“桨、橹、槁、棹、楫、舵”有什么区别?
2025-05-11 19:28:00 -
刘少奇怎么死的?刘少奇死时为何没有一条完整的血管
2025-05-03 13:01:06 -
Download 人是如何学习的:大脑、心理、经验及学校 by 约翰·D·布兰思福特
2025-05-03 12:02:36 -
荸荠这样吃!能当水果又能当蔬菜
2025-05-11 05:53:53 -
Windows 11打字隔几秒就自动没了怎么办?轻松解决Windows 11打字消失问题:详细步骤助你恢复正常输入
2025-05-05 16:19:01 -
世界上最大的蛇的秘密饮食以及它如何吞下整个猎物
2025-05-03 16:36:4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