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 /  世界杯意大利  /  髽、垂髻、偏髻、盘髻……这些古装发型你分得清吗?

髽、垂髻、偏髻、盘髻……这些古装发型你分得清吗?

世界杯意大利 9898

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记载:“三苗髽(zhuā)首。”高秀注解:“髽(zhuā),以枲(xǐ)束发也。”

其中“枲”是指麻袋,“髽”是将头发梳于脑后,然后在头发的根部用麻袋扎住,不加任何编结和盘绕的发型,发末呈自然下垂。

这种发型流行于楚国,有楚墓出土的木俑可以佐证其样式,像极了现在的马尾辫,而且这种发型的头发一般都不长,长度仅到上背部。

马山1号楚墓出土的髽辫木俑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另一种发型“编”也是楚国最盛行的,也就是将头发梳于脑后并编成一根辫子,在末端用丝带扎住并自然下垂,典型的一根大麻花辫。

这种发型,需要头发比较长,大多要长发及腰甚至及臀。从包山楚墓中出土的木俑上可以看到头顶中分,后面的头发集中于脑后再编成三股辫。

这种大麻花辫在古代没有女子用,都是男子的发型,因为极利于男子的活动,它还成为后世男子长期流行发型的主源发型。

包山2号楚墓出土的男辫发俑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女士梳发髻

花样可多了~

要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女士发型,少不了一个“髻”(jì)字。

“垂髻”是楚国流行的女士发型之一,将头发在脑后束成一束,然后在发尾挽出一个有空间的髻来,用簪子固定,然后自然下垂。

这种发型在楚墓出土的木俑中很常见,也对后世的发型有着深远的影响,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舞俑和女侍俑都是这种发型。

雨台山楚墓出土的垂髻俑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“偏髻”是指头发梳向一边束起来后盘成髻的样式。

偏髻在楚国人物造型资料中很常见,对后世发型的影响也很深远,秦始皇兵马俑很多的发型就是偏髻。

兵马俑都梳偏髻

还有一种“盘髻”,是将头发集中梳到头顶或脑后,盘挽成一个圆形的髻,非常像现在流行的丸子头。

除了发髻之外,春秋战国时期还流行有辫发和披发等女士发型,有些人将后背的长辫结成双环,也有下垂作圆锥形的,有的女子还在辫梢上接一段假发,以便使它能够下垂过膝。

洛阳金村战国墓出土的双辫青铜俑

据记载,春秋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假发了。《左传》中就曾记载卫国的卫庄公在城头上看见别人的妻子头发长得特别美,于是就派人剃光了她的头发,作为自己夫人吕姜的假发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