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 /  世界杯2012  /  哈勃观星35载 宇宙时光机洞察光年之外

哈勃观星35载 宇宙时光机洞察光年之外

世界杯2012 9495

当我们仰望星空,看着那似乎亘古不变的繁星点点,是否想过,我们所见的仅是被地球大气层的“毛玻璃”模糊处理后的一角?幸运的是,人类的智慧与勇气,将一双无比清晰的“眼睛”送上了太空。2025年4月24日,是哈勃太空望远镜(Hubble Space Telescope,简称哈勃)升空并部署的第35个年头。它不仅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,更用一幅幅令人叹为观止的图像,点燃无数人对浩瀚星辰的好奇与向往。

因微差变“太空近视眼”自17世纪时,伽利略首次运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,天文学家的主要观测工具都设在地球表面。虽然地面望远镜越造越大,技术也越来越先进,地球的大气层却会吸收和散射来自遥远天体的光线,加上大气的湍流会让星光闪烁不定。在追求精确的天文学家眼中,这问题简直是画质杀手,就像隔着一层晃动的水波去看水底的鹅卵石一般。

就此,早在1946年,美国天文学家莱曼·斯皮策(Lyman Spitzer)提出把望远镜送入太空,以彻底摆脱大气的干扰。经过数十年的酝酿、论证、争取经费和艰苦卓绝的工程技术攻关,这个梦想终于凝聚成了哈勃太空望远镜。它的名字,是为了纪念发现宇宙膨胀理论的天文学家埃德温·哈勃(Edwin Hubble)。

1990年4月24日,发现号航天飞机搭载着哈勃顺利升空,次日成功部署。全球天文学界翘首以盼,期待着它传回前所未有的清晰宇宙图像。然而,最初传回的照片却让人大跌眼镜。图像模糊不清,远未达到设计预期!经过诊断,问题出在直径2.4米的主镜上。由于在主镜边缘一个微乎其微的瑕疵(误差仅有人类发丝直径的1/50),被打磨成错误的曲面,导致严重的“球面像差”(Spherical Aberration)。哈勃成了一个耗资数十亿美元的“太空近视眼”。这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,甚至成为公众嘲讽的对象。

太空“眼科手术”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(NASA)迅速组织了救援行动。既然望远镜本身无法取回修理,那就给它配一副“眼镜”!工程师们设计了一套名为“COSTAR”(Corrective Optics Space Telescope Axial Replacement)的复杂光学矫正系统,它包含一系列小镜片,可以精确地补偿主镜的误差。

当修复后的哈勃传回第一批清晰图像时,整个科学界欢腾了起来。模糊的星系变得轮廓分明,黯淡的星云展现出前所未见的细节。哈勃终于“恢复视力”,而且观测能力甚至超越最初的设计指标。这次伟大的太空救援不仅拯救了哈勃项目,也成为人类航天史上的一个传奇。

哈勃科学原理浅析

哈勃望远镜于不同时间点所拍摄的M100旋涡星系。左图:1993年,尚未装上矫正系统;中图:1994年装上矫正系统,图片变得十分清晰;右图:2018年再次更新。(取自NASA网站)

哈勃的运作原理究竟是什么呢?首先,它是一台反射式望远镜。它的核心是一个巨大的曲面镜,直径达2.4米。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巨大的“光线收集桶”。来自遥远星系的光线,哪怕穿越了数十亿光年,到达地球附近时已经非常微弱。哈勃的大镜子就像一个漏斗,尽可能多地收集这些珍贵的光子,然后将它们反射聚焦到副镜上,再传递给后端的科学仪器。镜面越大,收集的光线越多,就能看到越暗、越远的天体,如同瞳孔放大能在黑暗中看得更清楚。

著名的“哈勃深场”(Hubble Deep Field)图像,是哈勃长时间对准天空中看似空无一物的“小”区域进行曝光的结果。在那些看似针尖大小的天区里,它捕捉到数千个从未被观测到的遥远星系,它们形态各异,色彩斑斓,有些星系的光芒甚至来自130多亿年前,那是宇宙诞生后不久的“婴儿时期”。这些图像让我们间接地穿梭时光,直观地看到星系从早期不规则的形态,逐渐演化成今天的螺旋、椭圆等形状的过程。

其次,身处太空,哈勃能够接收全波段的光线。地球大气层会吸收大部分紫外线和红外线。紫外线通常来自非常炽热、年轻的恒星或剧烈的天文现象;红外线则能穿透宇宙尘埃,揭示隐藏在星云深处的恒星。哈勃配备了能够观测从紫外线、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的多种仪器,如同拥有超越人类视觉极限的“超能力”,能看到宇宙更加丰富多彩的一面。

35年来,哈勃以无与伦比的观测能力,极大地拓展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边界,取得一系列里程碑式的发现。其中,哈勃通过观测遥远星系中的一种星体,精确测量了宇宙的年龄和膨胀速率,约为138亿年。此外,哈勃拍摄了大量绚丽多彩的照片,如鹰状星云的“创生之柱”(Pillars of Creation)、船底座星云等,这些都是恒星正在形成的“育婴房”。同时,它捕捉了恒星死亡时形成的遗迹(如蟹状星云)。

与韦伯望远镜相辅相成经过了五次维修任务,哈勃的状态依然良好,远超其原先的15年寿命。随着更强大的詹姆斯·韦伯太空望远镜(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)在2021年底成功发射并投入使用,或许有人会问:哈勃是不是该“退休”了?答案是否定的。哈勃和韦伯更像是合作伙伴,而非竞争对手。韦伯主要观测红外波段,擅长穿透尘埃,观测宇宙最早期的星系和恒星形成区,以及分析系外行星大气;哈勃则继续在紫外线和可见光波段发挥其独特优势。

35年来,哈勃太空望远镜不仅仅是一台科学仪器,它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。它传回的图像,无数次登上报刊杂志封面,出现在纪录片和教科书中,激发全球数代人对科学和宇宙的兴趣。它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宇宙的浩瀚、美丽与神秘,提醒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,也彰显人类探索未知的好奇心与智慧。

大如巴士重如两头象哈勃望远镜发射时重约11.1吨,相当于两头成年大象那么重!它的长度约13.2米,直径最大处为4.2米,就如一辆大型公共巴士。此外,哈勃的指向精度极高,如果把一个激光笔对准320公里外的一枚一角硬币,哈勃就能精确地指向那个硬币!这种稳定性是它能长时间曝光拍摄超深场图像的关键。

NASA的哈勃网(imagine.gsfc.nasa.gov/hst_bday)有一个有趣功能,你可以输入你的生日,看看哈勃在当天拍摄了哪张精彩的宇宙照片。